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龙溪风】初中记忆

【龙溪风】初中记忆

阅读量:3709381 2019-10-23


提示:点击上方“木子叶寒”分享更多精彩!

初中记忆

文|陈东贤
  编者按  
【编者按】岁月是一条长河,改变了曾经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对往事美好记忆的留恋。每次回忆起来,回想过去的那段珍贵时光,忍不住还是沉浸于其中不可自拔,那些人,那些事,都会留在岁月的记忆里,渐行渐远……且看文中提到的所谓"戴帽子初中",以前从未听说过这样的称呼,据说它是"文革"中城郊结合部农村教育特有的现象,目的是为解决农民子女就近读中学的问题。就像作者所说,读完五年半的小学,其中半年是当时小学到初中的“过度班”,后在龙宫育英书院内度过了两年半的初中学习生活。1968年,集众人之力办起“戴帽子初中”,解决了当时山区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初中的难题。这些往事,无论怎样,尽管回不去从前,终将成为人生最珍贵的一份美好回忆,点点滴滴散落在岁月的尘埃里。(编辑:木子叶寒)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读完五年半的小学,其中半年是当时小学到初中的“过度班”,后在龙宫育英书院内度过了两年半的初中学习生活。
    
1968年,陈名英老师回队任教,担任龙宫学校(育英书院)校长,集众人之力办起“戴帽子初中”,解决了当时山区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初中的难题。
回忆刚起步的龙宫初中,有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的教师队伍。陈名英从三门调回龙宫,担任校长,我父亲负责教务工作,陈俊庞、张永来、陈春苗等老师担任初中主要学科的教学。那时我爷爷、父辈是一个大家庭,住房紧张,陈名英校长为了让我父亲能安心工作,安排我家住到育英书院里。当时育英书院周边都是农田,白天书院里热热闹闹的,每当夜里非常宁静,大堂及厢房教室黑乎乎一片。晚上父亲常在灯光灰暗的办公室备课、改作,我与弟妹很早就睡觉。1971年暑假,双马公路开工建造,前童工程队暑假吃住在学校,假期的书院一下子热闹多了。1973年8月,陈名英老师调任深甽区校校长,潘身阳老师接任龙宫学校校长。

我读初一,班里原有20位同学,到毕业只有17位,另三位同学中度辍学了,同班同学中年龄小与大相差五、六岁。我父亲担任过初一的班主任。那时,读书很轻松,根本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之类。每当夏季来临,在溪坑嬉水是开心的事,中午时段同伴们不约而同溜出去,到龙宫村口的汤瓶潭游泳。那时喜欢站在岩壁上,往潭里跳,跳的高度从低到高,回忆这练习颇为循序渐进。后学校实施集体午睡制度,全校师生一起睡在育英书院大堂一张张的竹簟上,席簟而睡的场面堪称一道风景。
我读初二,陈俊庞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课。听庞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因为他学识渊博,出口成章,讲课特别风趣。一次,他上语文课时,我做小动作被庞老师发现,马上叫我回答问题,我吱吱呜呜答不上。下课后,庞老师在我父亲面前“告状”,晚上父亲发火,把我关在房间里写字、读课文,这是我父亲唯一一次对我实施“软禁”。同学们喜欢听陈俊庞老师的写作课,写作题材大多源于龙宫集体农事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大队在茶叶山建养兔场,庞老师就选用这题材让我们写《高山养兔,积肥育茶》命题作文,同时在黑板上写了七、八个描写茶山与养兔致富相关词语,要求写作时把这些词语用上,并口述作文开头、结尾的范句。大家都觉得写起来比较顺手。龙溪龙宫水电站建成七、八年后,龙宫大队在大庵坑猢狲岩实施一项开渠引水工程,庞老师选用这一题材,布置了一篇《开渠引水灌溉农田》作文,我文章中写了几句长句,庞老师用红笔圈出,并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读初二时,龙宫初中举行了一次学生走到宁海城区的远距离拉练活动,回来要求写一篇《宁海记行》作文,我很快就上交了。庞老师把我的文章在初一班级当“范文”读,得到庞老师表扬心里美滋滋的,当时确有点沾沾自喜。从此,写作慢慢入门,兴趣也渐渐浓了。
    
我读初中时,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因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每周开设2节劳动课。龙宫学校有油茶山、高塘岭茶园等学农基地。抬料、开油茶山、采茶铃籽、摘橡籽等劳动内容丰富多样。劳动实践茶园离学校不到3里路,到春季,茶拢间要进行除草、抬粪便施肥,当时两人一桶扛料的队伍,可以说浩浩荡荡。秋季,采摘茶铃籽,卖给收购站。1972年,校舍不能满足办学所需,全村干群通力合作,拆古坟砖,在育英书院东建造了一栋两层11间新校舍作为小学用房。当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拆古坟砖劳动,老师亲自爬进墓穴,把坟砖拆下,学生负责抬回学校。校舍结顶时,同学们与村民一起爬上屋顶,递瓦片,我第一次爬上两层高的屋顶,往下看,两腿发软。回想当时的劳动课有趣的场面与惊险的体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广播体操在山区学校也普及了,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做,我们做的是第五套全民广播体操。1972年春,双湖乡学校首届田径运动会在龙宫举行。龙宫学校操场不大,开幕式放在村东公路上进行,当时一位体大毕业的老师站在龙宫公销社旁边的氨水池上领操,全体运动员集体做广播体操,这场面与氛围在龙宫尚属首次。运动会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其中集体项目有拔河比赛、4×100米接力赛和4×60米接力赛。我参加了丙组60米短跑、60米障碍跑、垒球三个项目,均得全乡第四名。奖一支圆珠笔,领到这沉甸甸的奖品,喜出望外,当时价格大约为两角六分。同时选为4×60米接力赛队员,通过紧张的角逐,龙宫学校获得4×60米接力赛与拔河比赛均获全乡团体第一名。
我读初二,学校举行一次空前远距离拉练活动。活动前为了筹备活动经费,学校组织初中班全体同学到龙宫大溪大山里砍杂柴栓,卖给收购站。拉练前一天,我在班里领到1元5角春游零用钱。当天夜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根本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备好干粮中餐,拉练出发,沿龙宫大溪古道,途经西溪、黄坛,大约上午十点走到宁海县城,当天夜里借宿于宁海中学教室。在途径黄坛路廊时,迫不及待地掏出零花钱买芝麻糖,香喷喷的芝麻糖真的好吃,记得比我低二级的陈军元同学集中消费,倾囊购买,走出黄坛路廊,口袋里的零花钱就剩不了多少了。班里同学大多第一次逛宁海县城,觉得样样都新鲜,街边角落婆婆在卖海丝,五分一盅,大山的孩子第一次吃透骨鲜的海丝,吃了一盅又买一盅。第二天,一部分年小的同学乘班车回龙宫,其余同学原路徒步返回龙宫。还记得,有一年翻山越岭到南溪温泉春游,在大池集体泡了一次温泉。大山里的孩子,个个在水潭里泡大的,下池竞泳技,打水仗,玩得十分开心。当时我在温泉景区赏景时,突然看到远处开来几辆白色小轿车,感到很惊奇,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谁知小轿车就停在身边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小轿车的模样。
    
回顾初中的学习与生活,那时的老师,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虽然学科教学不如现在那么抓紧,但劳动教育、体育教育非常重视。回过头想想老师的教育理念还是有生命力的,在新时代也值得传承弘扬。






陈东贤: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编辑:林海燕
□图文:陈东贤
陈东贤往期作品经典回顾
【龙溪风】你知道茶桃与茶耳吗?
【龙溪风】笔墨记乡愁:陈名英
【龙溪风】笔墨记乡愁:陈杰荣  陈金财
【龙溪风】笔墨记乡愁:陈永祥
【龙溪风】龙宫“台屏山”与“龙南居”
【龙溪风】龙宫村军人名录之①—抗美援朝老兵
【龙溪风】宁波市水美乡村—龙宫
【龙溪风】龙宫集福院,明版《华严经》
【龙溪风】宫村“全副銮驾”的故事
【龙溪风】龙宫大溪汉代古驿道
〖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评论和点赞〗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木子叶寒
学会快乐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