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水头千年古镇,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本期推出《鹤溪庙会》,已有600多年历史,到处张灯结彩,百戏竞演,笙歌弦乐,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鹤溪庙会,已有600多年历史,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是汇集祭祀庙神、商贸活动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民间节日,是鹤溪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形式之一,庙会时节因各路商贾骈集,货物辐辏,又有“会市”、“物资交流会”、“集市”之称。
祭祀庙神
庙为神而设,鹤溪各个宫庙供奉的神像有白鹤大帝、太阴圣母娘娘、陈十四娘娘和林泗爷等,祭祀庙神是庙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主要分为迎神赛会和演戏敬神两种形式。 迎神赛会的通俗说法是神像 出巡,本地方言由于“神”和“佛”不分,又称之为“抬佛”。鹤溪庙会神像出巡场面十分壮观,旌旗招展,人声鼎沸,鼓乐喧天。队伍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行进,分别为:高照行在最前头开道;后面跟着“头牌”,上书“回避”、“肃静”等字样;数十孩童手持五颜六色的三角旗紧随其后;接着是吹长号、敲七星锣和擂将军令的乐队;其后为乘两人抬小轿的符使和土地;扮演“令”、“印”的男孩乘轿随后跟上;元帅乘四人抬的敞篷大轿跟在后面,一般总元帅一人,副元帅两人,总元帅一手捧书一手握令,在出巡过程中对他的要求极为严格,不能下轿、如厕和东张西望,而副元帅的要求则相对宽松些;元帅之后跟着的是大香炉,香炉之后是神轿,轿内端坐神像;后面还有坐刀轿和穿铁丝表演以及几十甚至几百套着刑枷的假扮的罪人;最后是滚龙队,每到空旷的地带他们就舞上一阵,精湛的技法和优美的动作博得了阵阵掌声;又有数班七星班和锣鼓班穿插队伍其间。出巡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定,一般从宫庙出发,途经附近的田野和十来个村落兜圈返回,村落与宫庙都要摆设祭坛和燃放鞭炮迎接,并请师公宣读祭文以求消灾赐福。
敬神所演的戏被本地民众称为“神戏”,戏曲文化和庙神祭祀关系极为密切,鹤溪各宫庙都建有戏台,戏台面向神像而建。神之形由先人之意生来,先人便把自己的爱好类推到神身上,这样神像就具有了人的部分特征,同人一样酷爱看戏,所以每次庙会民众都喜欢请戏班唱戏酬神,人神同观同乐。更让人叫奇的是四五个宫庙同时演戏,戏种繁多,各具特点,如越剧、瓯剧、京剧、昆曲、和剧、提线木偶戏和单档布袋戏等,戏班为了吸引观众,你争我斗,形成斗台戏,好不热闹。
民俗文化:踩街、游玩和鳖灯会
鹤溪庙会独具特色之处体现于它那精彩纷呈的踩街、游玩和鳖灯会等活动,整个平阳乃至温州地区的庙会中如今很少能够见到保持得如此完整的活动形式。
踩街活动有点类似于先前的迎神赛会,可能就是从它那里演化而来,不过从踩街活动的形式和本质来分析,它既没有把神像抬出宫庙也较少染有宗教色彩,逐渐摆脱了迎神赛会的束缚,正朝着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值得肯定和提倡。参与踩街活动的节目由各村社自发组织,有扮抬阁、踩高跷、串马灯、滚龙、敲腰鼓、跳扇舞和扮八魔等,它们大多属于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均配备锣鼓唢呐伴奏,吹奏敲打,声势浩荡,成为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抬阁原先每台阁架需要八个村民扛抬,所以名为“抬阁”,现失其古朴本色,改用动力牵引。古时的阁架是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非常雅致,有高阁、平阁和千秋阁三种形式:高阁阁架中间有一高7.2米的铁杆,支撑顶部;平阁与高阁相似,不过稍微矮小些;千秋阁装有千秋架,可以转动。抬阁都以民间神话传说和戏剧故事的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高、惊、险、奇、妙等特点,给人以凌空兀立、无所依托的惊险之感,极具观赏审美价值。抬阁行进时阁架还可以自由转换,变化各种造型,增强动态效果,看得人心跳不已。
鹤溪高跷以戏曲表演为主,杂技展示为辅,戏目通常有唐僧取经、八仙过海、沉香救母、昭君出塞和狸猫换太子等。表演者在锣鼓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舞,唱调注重情节,根据戏目需要加以选择,舞步复杂多样,分八字步、圆圈形和流云交叉步等。相传清代鹤溪商客余文芳走南闯北,从山东娶回娇妻,其妻思乡心切便召集村中孩童教习家乡的高跷艺术,此后高跷这种汉族舞蹈开始生根落户于鹤溪,乡人戏称余文芳不仅娶回了媳妇而且娶到了高跷。
串马灯由两队骑着竹马、身着戏服的孩童按照一定的阵式表演,伴唱马灯歌。鹤溪滚龙又称“舞蜈蚣龙”,有72种套路,表演起来注意跳跃和移动,动作优美,叹为观止。扮八魔为两个成人一组扮成麒麟、狮子和老虎等魔兽,共八组,孩童扮成封神榜人物骑于魔兽背上,随着踩街队伍穿街过巷,可惜此种艺术形式现已失传。敲腰鼓和跳扇舞为近些年新增的节目,鼓点咚咚,舞姿翩翩,处处洋溢着鹤溪庙会的欢快和喜悦。
庙会期间玩乐的花样比比皆是,古时有观鳌山、荡秋千和翘翘板,现今既有歌舞团和马戏团的表演,又有小型游乐场、射气球、套玩具,形式多种多样,让人耳目一新。
上世纪三、四年代之前,庙会当晚下村还有放鳖灯的习俗,后来由于当地活鳖越来越少,鳖灯会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关于鳖灯会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便包含着一个悲怆凄凉的民间传说: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追求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然而却遭到奸佞群小的嫉恨,受谗害而被逐江南,最终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民众被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和峻洁纯美的高尚人格所深深感动,他们希望找到先生的遗体进行厚葬,纷纷驱舟出江招魂。夜幕来临天色渐暗,江面一片漆黑,哪里看得清楚?他们抓来乌龟,把灯笼缚于其背,让乌龟连夜寻觅。过了数日,屈原的遗体始终没有找着,民众为了纪念屈原,经常举办鳖灯会,此习俗就流传了数千年。
鹤溪鳖灯会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那时下村张氏因为没有组织节目参加庙会斗角活动而被乡人嘲笑,他们咽不下这口气,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举办别出心裁的鳖灯会。他们从河溪中抓来大量活鳖,把五颜六色的彩灯缚于鳖背上,当夜幕降临后,派人点燃所有鳖灯并同时放入下村溪内,鳖背着彩灯满溪游动,彩灯盏盏,风光无限,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观看。只见下村溪岸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欢呼声和喊叫声萦绕耳际。
清末某年举办鳖灯会,想写一副对联贴于现场,下村派人到邻村南岙请才思敏捷的谢乡绅代笔,谢乡绅不假思索地写下:“水底滚油摸海角,波面大放鳖花灯。”此联字里行间隐藏着嘲笑下村连写个对联在本村都找不到人的讽语。虽然村民对此事耿耿于怀,但是鳖灯会欢愉的场面渐渐冲淡了他们的不快。
风味小吃和手工制品
庙会之时小商小贩蜂拥而至,庙旁、街边纷纷摆有许多风味小吃摊位,棉花糖、番薯干、棉菜馍、牛杂碎、灯盏糕、松糕之类百味杂陈,香气扑鼻而来,不管是成人还是孩童都垂涎三尺,忍俊不禁。
除了吃食以外,手工制品也是庙会上的畅销品。如今虽然机械制品充斥市场,但是此类产品质量较次,而且平常到商店中也能够买到,销路反而没有手工制品好。鹤溪庙会与其它庙会一样,为手工制品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较常见的手工制品有秀溪薯刨、缸窑陶器、龙须草席、圆木制品、竹椅、铁器、星秤和藤篾器皿等等。各种手工制品看似貌不惊人,来头却非同寻常,大多是汉族民间造型艺术的精品,秀溪薯刨于1922年被选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缸窑制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历史悠久,产品具有天然美感,远销海内外;圆木制品子孙桶象征子孙繁衍,是婚嫁的必备品;鹤溪徐光有的藤篾器皿,1929年曾参加首届西湖博览会展览并夺得一等奖。
庙会上还有许多小玩意儿,如拨浪鼓和小泥人。民众逛庙会图的是新鲜、稀罕,平时少见的东西往往成为抢手货。 鹤溪庙会不但丰富了本地的精神生活,也活跃了一方的经济。作为一种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它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珍贵的价值,继承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加强领导管理乃是本地民众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58位北港(水头.腾蛟.南雁.麻步.山门.凤卧.怀溪.顺溪.闹村.青街等)朋友已经关注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慧聚北港
........................................................................
新闻爆料 | 广告投放
合作微信:604466785
电话:1575776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