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秋天是一个饭桌上无比丰盛的时节从水八仙到太湖三白从羊肉汤到大闸蟹无一不是这个季节丰盛的馈赠
01
秋天有多丰盛,逛一逛菜场便知道
在农业时代的鱼米之乡,丰盛的秋天对春夏两季不停劳作的回报,大闸蟹上市了,太湖三白、水八仙、桂花糕和糖藕都来了,丰盛的四季,就在苏州人的餐桌上流转。
逛一逛葑门菜场,便可感知到浓浓秋意,前阵来还是以豆角丝瓜毛豆黄瓜为主,现在已换上了水灵灵的水红菱、茭白、嫩藕。
水红菱嫩得能掐得出水来,忍不住现场剥开几个边走边吃。
从八月中旬开始大量上市的鸡头米,如今也还能见到少许,再晚些天就没有了,时令来去之间,一年就过去了。
许是因为雨水少的缘故,今年的桂花花期特别长,到现在还随处可见开得热热闹闹的桂花。
手巧的苏州人却早已做好了桂花糕、桂花糖藕,整整齐齐码在台上,只等着桂花香味勾起路人的馋虫,把它们一一带走。
栗子熟了,糖炒栗子的香味早已随着秋风钻入鼻孔,远远地闻到,循着香味就找到了卖栗子的阿婆。
野柿子、橘子熟了,野柿子个头较小,但甘味更胜一筹,常常顺手买几个回家吃。
若能起得更早些,可以去逛逛太湖的鱼市,渔汛期短,从九月开始便能在鱼市上见到各类鱼、虾、蟹;这是太湖里捞上来的雪白的银鱼。
太湖一号草虾壳薄肉厚,蓝色的钳子虎虎生威。
这时候的蟹也肥了,刚刚捞上来的活蹦乱跳,谁能忍得住不带几只回家?
02
饭桌上的精致与丰盛
在离不开水的苏州,秋天的水产极为丰盛,阳澄湖、太湖里的鱼、虾、蟹都肥了,水里的植物也毫不逊色,水红菱、鸡头米、莲藕、荸荠……争相成熟,成为饭桌上另一种风景。
会过日子的苏州人,把一年的时令美食也安排得紧凑密集,三虾面的鲜劲儿刚过去,就迎来了鸡头米,这一捧水中珍珠,是秋天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贵宾。
苏州人熟知鸡头米的“性情”,要想尝到地道的好风味,繁复烹调、浓油赤酱反倒败了味,加蜜清煮,出锅时撒上一把桂花,便是人间至味。
秋天的太湖蟹大闸蟹都成熟了,爱吃面的苏州人自然不会放过蟹儿们,没有什么时令美食能逃过被做成浇头的命运。
当天现拆的蟹粉蟹黄一齐烹熟,规规整整一碟,一碗紧汤面,趁热将蟹粉浇上去,与面一起拌匀,蟹粉蟹黄沾在面上,面条丝丝缕缕都是蟹香。
银鱼、白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白,因为出水后极易死亡,太湖三白通常是在水边或船上烹饪,自然也是极鲜的。
银鱼炒蛋是常见做法,银鱼洁白透明,肉身细软,只有脊柱一根刺,嫩到可以忽略不计,银鱼鲜而不腥,略带弹性,炒蛋盈润软嫩,像在云朵里穿梭。
白虾的美可丝毫不输银鱼,晶莹剔透,像一粒粒小水晶,凑近看,每一只虾都怀抱着饱满虾籽,时令的馈赠,就在于近距离,才能感受到它的细致与贵重。
白虾至鲜,虾壳非常薄,齿舌稍稍用力,不一会就囫囵出壳,虾肉在舌尖上跳舞。
白鱼下锅之前,需先用盐腌一会儿,鱼肉会更紧致。白鱼鳞下脂肪肥厚,肉质细腻,最宜清蒸。
一条淡妆轻抹的白鱼端上桌,自带山水效果,清蒸后呈浅金色。曾看过这般诗意的描述:“细浪漂漂,像绘画大师马远笔下的水波。”
银杏叶尚未黄成一片呢,白果先成熟了,白果生吃有微毒,煮熟后却是软糯微苦的美味。
有些年头没吃到白果素浇面了,这一碗面也是老板娘心头的白月光,熟透的白果温暖细腻,吸饱了面汤后更是酥烂清香。
桂花糖藕是传统的江南名点,苏州人对桂花的热爱也体现在这道菜里,一到秋天,菜市场上便可以买到摊主自制的桂花糖藕了。
一节藕切开摆盘,糯米和桂花安安份份待在莲藕的芯里,清香扑鼻,是吃多了大鱼大肉之后最佳的解腻美味。
太湖水八仙中,除了鸡头米是第一位,苏州人对茭白也爱得深沉。茭白可以炒肉,也可以单吃;把茭白雕成细巧的白兰花形状,再点缀上葱段作柄,是苏州人的巧思与精致。
这一朵“白兰花”,蘸一蘸今年新酿的虾籽酱油,是利落清香的甜。
秋天的饭桌上是不可能少了大闸蟹的,有机会的话还可以跟随蟹农,坐游艇去湖里捞蟹。
李白曾赋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大闸蟹配温热的黄酒或香醋,或者再配点姜丝,便是仙境也不换的美味。
苏州的羊肉店和面馆几乎一样多,要论最好吃的羊肉店,苏州人一定都固执地认为自家楼下那家店最好吃。
一碗羊肉粉丝汤,白切羊肉细细嫩嫩,娃娃菜得选用中间的嫩芯,汤色煮至奶白,浓郁的羊肉清香和着滚烫的热汤,就能驱逐一身的寒气。
再来一小碟白切羊肝,蘸一蘸酱油,一口下去,羊肝特有的鲜甜便弥漫开来。
吃罢所有秋天的时令,下午的日头越来越短,晃晃悠悠就要进入严寒的冬季了。不必担心,苏州的冬季也是丰饶的,足够温暖整个冬天。
老板娘悄悄话:
秋日时令最好吃的,还是妈妈做的那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