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9.94万,
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占53.62%,
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
凉山有1市16县,
17副风格迥异的面孔,
有着不一样的独特魅力。
但是17县市的正确排名,你确定知道?
我们一起来看看
1.月亮之城:西昌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77.72万人,城镇化率为58.92%,城市建成区面积44.34平方公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44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1.06亿元,同比增长8.04%;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7亿元,同比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25元,同比增长8.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23元,同比增长9.28%。
西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季如春,拥有太阳城、月亮城、小春城、航天城的雅称,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
魅力所在
▼邛海湿地公园
▼泸山
▼卫星发射基地
拿手好菜
▼西昌烧烤
▼醉虾
2.攀西后花园:德昌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安宁河谷腹地,古称“香城”“凤凰城”和“燕子城”,县域面积2284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37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常住人口22.2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1.54%。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全固定资产投资52.1亿元、下降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4元、增长8.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元、增长9.16%。2018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3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1.5%,增速位居全州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增长4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873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9元、增长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5元、增长9.4%,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实现“双过半”,增速均居全州前列。
德昌建制已经有两千余年历史,是“北达京畿,南通蒙昭”的南丝绸之路必经地。蕴含着丰厚的凤凰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红军红色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战国至西汉大石墓群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省级保护文物钟鼓楼、字库塔文风绵延,凉山唯一的傈僳族文化独具魅力,24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面展示德昌历史文化底蕴。
魅力所在
▼魁星阁
拿手好菜
▼建昌板鸭
3.千年古城:会理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腹心地带,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会川。会理于西汉元鼎六年建县,距今已有2129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会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118个、全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03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
2017年,全县GDP实现224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2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5元,同比增长8.3%。
会理已成为全国石榴、黑山羊第一大县,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第三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全省铜业第一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经济林之乡、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发展潜力巨大。
魅力所在
▼会理古城
拿手好菜
▼羊肉米粉
4.攀西明珠:会东
会东于1952年7月建县,地处四川西南、凉山正南,川滇两省六县(区)交汇处,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南中之南”的桥头堡,凉山安宁河谷地区重要的发展支撑。
全县幅员面积3227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18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42.56万人,有汉、彝、傈僳等30个民族。境内农特资源、清洁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富集,被誉为“攀西资源聚宝盆”,是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华山松第一大县、松露产量第一大县、产粮大县、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省无公害肉羊产地县、现代蚕业产业基地强县;是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工程区和白鹤滩水电站主要淹没区,可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130万千瓦以上;已探明矿产资源种类50余种,矿产地334处,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13县市之一,全省锌业大县、铜业钛业磷化工基地县;拥有AAA级景区2个,在建AAAA级景区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高峡平湖景观153公里,是攀西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域之一。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83亿元、同比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961元、15329元,同比增长8.3%和9.4%。
魅力所在
▼鲁南山
▼会东鲹鱼河
拿手好菜
▼会东黑山羊汤锅
5.南国风光小天府:宁南
宁南县建县于1931年,因地处宁属之南而得名,位于凉山州东南部,东临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北距航天城西昌126公里,与普格、会理、会东、布拖等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666.7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125个行政村,总人口19.5万,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5.04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境内最高海拔3919米,最低海拔585米,森林覆盖率51.7%,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年均无霜期在320天以上,年均降雨量970毫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天然温室”优势条件,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之美誉。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2元。
宁南先后荣获中国蚕桑之乡、“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卫生县城”、“省级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凯地里拉、金钟山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凯地里拉省级旅游度假区。
魅力所在
▼凯地里拉温泉
拿手好菜
▼宁南荞饼
6.火把节发祥地:普格
普格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15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有彝、汉、苗、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21.1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7.9万人、占84.9%,农业人口18.59万人、占92.7%,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典型的农业县、深度贫困县。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5亿元,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2.9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6元。全县共有贫困村10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468户65192人。
普格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全县境内自然景观丰富奇绝,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气势磅礴,宏伟壮观,集野、奇、峻、幽、险、秀为一体,星罗棋布的高山彩湖,国内外罕见的古冰川遗址,高耸入云的角峰刃脊,五彩缤纷的杜鹃花海。螺髻温泉瀑布天下独绝,温泉常有,却难成瀑布;瀑布多见,却难成温泉,螺髻山温泉瀑布却二者兼备,融温泉和瀑布于一体,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泉水水温常年保持32℃,泉水内含有铁、铜、钾、磷、砷等微量元素,具有洗浴休闲、阳光康养、旅游探险等功能。
火把节和彝族年是彝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彝族第一支火把在普格县日都迪萨点燃,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普格各地彝族群众举行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爬竿、选美、对歌、火把游山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活动,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等美誉
魅力所在
▼螺髻山
▼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拿手好菜
▼包腊
7.火把之乡:布拖
布拖又称吉拉补特,为彝语“补特”之译音。“补”指刺猬,“特”指松树,意为有刺猬和松树生长的地方。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南部,是大凉山彝族阿都聚居的腹心地带,昔为土司属地,其历史极为悠久。布拖县城海拔2385米,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90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约为20万,有彝、汉、苗等民族,其中彝族占96.1%,农业人口占92.5%。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灾害多”。
布拖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素有“火把圣地”、“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阿都高腔”等美称,也是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的主要采集地,以火把节、彝族年等为核心的彝族阿都特色文化在民间保留较为完整,以口弦、朵洛荷、银饰、阿都高腔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声名远播。
魅力所在
▼乐安湿地
拿手好菜
▼布拖冻肉
8.彝族文化走廊:昭觉
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曾是凉山州州府所在地。全县幅员2700平方公里,辖47个乡镇、271个行政村(社区)、836个农牧社,总人口33.23万人,其中彝族占98.4%,是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第一大县、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彝族传统文化资源底蕴丰厚,享有“彝族文化走廊”“彝族服饰之乡”等美誉。
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亿元、支出23.4亿元,人均财力仅12.26万元、排名全州倒数第三,财政自给率只有5.4%,同时191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就占59个,现仍有贫困人口7.5万余人,不仅是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省内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魅力所在
▼昭觉谷克德高原湖泊湿地
拿手好菜
▼昭觉燕麦粑
9.索玛花之海:金阳
金阳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东部边缘,东、南面与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鲁甸、巧家、昭阳三县一区隔金沙江相望,西与布拖县相邻,北与雷波、昭觉两县接壤,是“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白魔芋特产之乡”。1952年建县,幅员面积1588.23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178个行政村(居)委会,居住着彝、汉、苗等12个民族,总人口20.41万人(彝族人口占81%),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县境内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540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干湿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500多小时,PM2.5常年处于50以下。奇特的地形地貌和典型的立体气候,孕育了独特的优质特色农牧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1.68%;金沙江流经金阳98.8公里,10万亩索玛花、30万亩百草坡、世界最大溶岩漏斗型天坑群、金沙江高峡平湖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魅力所在
▼百草坡
拿手好菜
▼金阳凉粉
▼金阳青花椒
10.中国脐橙第一县:雷波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金沙江下游北岸,辖47个乡镇、276个村、9个社区,人口27.6万,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57.5%。幅员面积2838平方公里,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380米,年均气温14℃,山地面积占84%。
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43亿元,增长6.9%,居全州第七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84亿元,增长12%,连续两年居全州第四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978元、8758元,分别增长8.8%、11.36%。
雷波享有孟获故里、中国彝族民歌之乡、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等美誉。地处两省四市州七县结合部,是攀西地区和川南经济区交汇处,素有“彝区门户,川滇咽喉”之称。
魅力所在
▼雷波马湖
拿手好菜
▼雷波脐橙
11.南红玛瑙之乡:美姑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县境南北长94.8公里,东西宽46.4公里。县域实辖面积2573平方公里,常耕地面积24.3万亩,农村人平占有耕地1.69亩。全县辖36个乡镇,292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地巴普镇,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西昌市170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亿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好局面;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位于县境东北部的四川省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因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优越,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生物“避难所”。区内珍稀动物大熊猫等29种,珍稀孑遗植物有珙桐、银杏、连香树、红豆杉等30余种。保护区被科研工作者称为“很有价值的生物基因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大自然博物馆,誉为一颗“绿色明珠。”
魅力所在
▼大风顶
拿手好菜
▼美姑山羊
12.中国黑苦荞之乡:甘洛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于1956年建县。全县幅员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2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彝、汉、藏、回、苗等多个民族,2017年末总人口23.37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77.14%,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76亿元,增长7.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5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增速1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5元,增长8.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4元,增长10.9%。
2018年1至9月,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6.68%;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4%;固定资产投资25.36亿元,增长81.1%;社消零总额8.62亿元,增长10.4%;预计1至9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9亿元,增长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元,增长11.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0元,增长8.2%。
甘洛县是“中国黑苦荞之乡”和“四川省核桃产业十大扶持县”;人文资源积淀厚重,汉时的灵关古道、大唐的“南方丝绸之路”均在此过境设关,是川滇通道的重关要隘;旅游资源颇具开发潜力,有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有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彝族传说中的神山吉日坡和鬼山德布洛莫等自然文化景观。
魅力所在
▼普昌梯田
拿手好菜
▼普昌梯田板鹅
13.文昌故里:越西
越西县地处四川省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全县幅员面积2256.47平方公里,10镇28乡、289个村及5个社区,总人口35.6万。县内有彝、汉、藏、回等十多个民族,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县。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8.89亿元,增速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8亿元,增速13.1%;固定资产投资26.85亿元,增速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亿元,增速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896元、8594元,增速分别达到8%、10.8%,平安越西建设取得成效,全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越西是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必经之地。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主文运,司科举”的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张亚子诞生于境内金马山,素有“文昌故里”之称。文昌文化特有的地域性、唯我性和不可复制性,已成为越西乃至凉山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名片”, 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商旅文化、民族风情文化整合构成文脉相承的越西文化。加快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文化旅游资源成为越西经济发展一大竞争优势。
魅力所在
▼越西水观音
拿手好菜
▼越西石磨豆花
14.彝族母语之乡:喜德
凉山喜德县辖24个乡镇170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0.5%、农业人口占91.1%,是一个地处山区、以农为主、彝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亿元,增长1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9元,增长8.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6元,增长11.1%。
喜德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东与昭觉接壤;南与西昌相望;西与冕宁毗邻;北与越西相连,是越西、甘洛南进西昌的必经之地,也是南部县市出州进省的咽喉要道。
喜德是中国现代彝语标准音所在地,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彝族文化绚丽灿烂,被誉为彝族老家。汉代“五合大石墓群”、茶马古道—登相营古驿站、老冕山营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众多,其中《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玛牧特依》《勒俄特依》等属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县境内圣乍民风民俗浓郁,绚丽多姿,文化极其厚重。
魅力所在
▼小相岭
▼喜德温泉
拿手好菜
▼喜德阉鸡
15.彝海结盟:冕宁
冕宁位于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幅员面积4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0.31万人,有汉、彝、藏、回等20多个民族世居于此。冕宁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耕织狩猎、繁衍生息,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建宁大道的必经之地,是内地往来于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和藏羌彝民族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最早有典籍记载颛顼出生的地方。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61元。2018年1-9月GDP完成92.52亿元,其中:其中第一产业16.93亿元,第二产业49.06亿元,第三产业26.53亿元。冕宁县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这里自然资源富甲攀西,远古文化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古蜀文明与现代文明熠熠生辉,更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1935年红军长征过冕宁,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翻开了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
魅力所在
▼彝海
拿手好菜
▼冕宁火腿
16.神秘女儿国:盐源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凉山州西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已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全县幅员8412平方公里,有彝、汉、蒙、藏等14种常住民族,辖30个乡镇、252个村(社区),总人口38万。2017年全县实现GDP81.3亿元、同比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8.0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3亿元、同比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2亿元、同比增长1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6元、同比增长10.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30元、同比增长8.84%。
盐源苹果种植面积37.6万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水能资源富足,装机840万千瓦的锦屏电站、240万千瓦的官地电站位于盐源与邻县交界处,其中锦屏一级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世界第一高坝,中小河流理论蕴藏量19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在60万千瓦以上。
盐源泸沽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母系氏族人文风情举世闻名,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香格里拉的源头、母系氏族的家园”。
魅力所在▼泸沽湖
拿手好菜
▼盐源苹果
17.上帝浏览的花园:木里
木里藏族自治县,坐落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面,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东与冕宁、甘孜州九龙县隔雅砻江相望,南与盐源、云南省宁蒗县接壤,西邻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甘孜州稻城县,北倚甘孜州理塘、雅江、康定县。
全县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占凉山州总面积的22%。辖29个乡镇,113个行政村,603个村民小组,9个牧场,人口13.99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61万人,占总人口的33%,是藏区人口大县。全县辖29个乡镇,9个国营牧场,113个行政村,603个村民小组。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1.1亿元,增长5.53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1亿元,增长5.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7.9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6元、8886元,分别增长8.5%、11%。
2018年前三季度,木里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2667万元,同比增长3.4%,总量位居全州第十位,增速位居全州第十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832万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691万元,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144万元,同比增长2.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7.23%、65.44%、17.33%,分别拉动全县经济增长0.57个、2.24个、0.59个百分点。
木里的藏语意思是深远、宽广、美丽。据《木里六世活佛传记》称:“木里”二字为梵文,意为女神巴丁拉姆居住的圣地。历史上木里是盐源县辖的一个土司领地,即“五所、四司、三码头”中的木里宣慰司,故木里与盐源关系密切。早在明代,木里土司就受皇帝册封,代代世袭,形成“政教合一”的封建统治制度。木里大寺的大喇嘛即为木里王,是木里地区的绝对统治者,因此,在外人眼中,木里是一个神秘的喇嘛王国。
木里物华天宝,山河壮丽,风光秀美,素有“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黄金世界”之称
魅力所在
▼寸冬海子
▼木里大寺
拿手好菜
▼酥油茶
看了以上的介绍,感叹我们大凉山的别样美!
其实小编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凉山17县市的排名与面积、人口、GDP、首字母无关。其实也简单:从州府西昌沿安宁河一路而下: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再折回到普格,然后进入“东五县”: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再到“北四县”:甘洛、越西、喜德、冕宁,最后到盐源、木里。记住这简单的规律,正确说出17县市排名那就难不倒你啦(以上排名如有异议,请提出!)
青山绿水是她的外衣
蓝天白云是她的脸庞
山林湖泊是她的涵养
请记住,她叫凉山
来源:凉山日报全媒体。如果你有原创文章、视频、音频、图片等,欢迎大家投稿给我们,投稿邮箱:lvrenweix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