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运动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运动教案

阅读量:3872509 2019-10-28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导语一   世界上的物体都在运动。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飞身灌篮的运动员。要研究这些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导语二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知道物体长度的准确值,例如:装配窗户玻璃的时候,师傅要精确测量窗户的长和宽;钳工在磨制精密工件的时候,也要进行测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阅读教材P102~P103的内容
活动1: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他们的长度。不用尺,证实测量结果,记录方法。
    学生的目测结果可能各不相同。并且证实结果的标准不同。从而引出规定公认的标准量——单位。
    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测量长度,必须先制定出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为“米”,符号为m。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 = 103m    1dm = 10-1m     1cm = 10-2m         
   1mm = 10-3m   1μm = 10-6m    1nm = 10-9m
   介绍自然界一些物体的长度(P103,图5-4)。
活动2:刻度尺的使用
阅读教材P103~P104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它包括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
问题2:认识刻度尺
注意观察:量程就是某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决定着一次能测量出的最大值;分度值是指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是测量精确程度的决定因素.
将刻度尺的几个要素:零刻度线、量程、单位、分度值填入方框内。
                           
 
通过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过程,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问题。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选:首先考虑能进行一次性测量;要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刻度尺,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端正,不能歪斜,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如图乙所示。
(4)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图丙所示的2.78 cm,其中2.7 cm是准确值,0.08 cm是估计值。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活动3:测量纸张厚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实验设计】把相同厚度的很多纸张紧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再用量出的厚度除以纸的数量,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问题1:本实验中,你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吗?
    [答案] 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小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问题2:为了实验成功,要选择厚度相同的纸.在测量中,要注意纸一定要紧紧地叠在一起,否则数据就是错误的,因为不这样做纸与纸之间会有空隙.特别要注意的是用测出的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问题3:此实验中,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答案] 累积法,先测出n个同类物的总长L,然后求出单个物长Ln.
    师:厚度D = 书的厚度 / 书中纸的张数。让不同的人测量厚度,结果会不同,从而引出误差的概念。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2   测量误差
    问题1:误差是怎样产生的,误差能避免吗?
    [答案]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减小误差的方法:(1)可以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注意】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设法减小.错误是测量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知识点3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为“秒”,符号为s。其他时间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
    1min = 60s    1h = 60min = 3600s
观察机械秒表,读出其量程和分度值。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60s,分度值为0.1s。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60min,分度值为0.5min。秒表不需估读。
[拓展]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平移法:可将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使用,用来测球的直径或圆锥体的高等,将测量长度平行移到刻度尺上来读数.
(2)累积法:先测出n个同类物的总长L,然后求出单个物长L1=Ln.
(3)化“曲”为“直”法:用弹性小的软棉线沿着曲线放置,与被测曲线重合,记下头尾,然后将其拉直,测出头尾之间的长,即为曲线长.
(4)滚轮法:让滚轮沿曲线滚动,然后用滚动的圈数n乘滚轮的周长C,即为曲线总长L=nC.
(5)比例法:利用被测物体和参照物及其在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体的高度,如测量旗杆的高度.
三、总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 1km = 103m    1dm= 10-1m     1cm = 10-2m         
                1mm = 10-3m   1μm = 10-6m    1nm = 10-9m
2、刻度尺的使用:选、放、看、读、记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平移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比例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秒,符号:s。
(2)常用单位:分(min)、小时(h)。
(3)换算关系:1min = 60s    1h = 60min =360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机械秒表、电子秒表。
5.2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②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 
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新课教学
一、物体运动的快慢
猎豹和蜗牛,谁运动得快?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如何进行快慢的比较?
阅读教材P108活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师:如图5-2-1所示,用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比较哪一个纸锥下落得快。
                             图5-2-1
答:先落地的纸锥下落得快。(路程相同,用的时间少)
师: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锥角小的纸锥下落快,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师: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答:计算出每个纸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通过的路程多,谁下落得就越快。
师: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请同学举例,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师: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
在比赛时,观众看谁在最前方,谁最快,这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方法;裁判看最终谁用的时间最短,这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的方法。此方法也可以用在对纸锥的分析。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锥下落的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并让学生观察动画中两种车的运动快慢比较方法。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锥下落的快慢,现在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到P109,
二、速度及其单位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在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m/s
1m/s=(1/1000km)/(1/3600h)=3.6km/h
师:带领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感知物体运动的快慢,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那我们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
生: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路程s,下落时间t)
实验需要的器材:米尺、秒表
实验步骤:
(1)确定一定的高度,并做好标记.
(2)将纸锥从起点处自由释放,用秒表测量出纸锥下落的时间t.
(3)重复以上步骤,再测量两次.
(4)由公式v=st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下落高度H/m
下落时间t/s
速度v/(m·s-1)
1
8.00
4.00
2.00
2
8.00
4.50
1.78
3
8.00
4.20
1.90
纸锥下落速度的平均值/(m·s-1)
1.89
   
问题1:每次测量时应尽可能保证纸片从同一 高度下落,纸锥下落的起点应稍微 高 些,有利于时间的测量.
问题2:实验需要重复测量三次以上,然后求纸锥下落速度的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三、例题
通过例题的分析,教会学生物理计算的书写格式,并熟悉速度公式的应用,让大家看课本P111“凭速度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员”,鼓励学生向运动员学习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
四、总结
第二节      速度
一、 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二、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速度的定义:
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单位:国际单位  米/秒(m/s)
      常用单位  千米/时(Km/h)  厘米/秒 (cm/s)
3、计算公式
5.3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方式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一段交通路口的车辆行驶的视频,观察车辆的运动路线,有些是直线,有些是曲线.表明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入新课。
方式二  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
一、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学生讨论后举例:
直线:百米赛跑,汽车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等。
曲线:打乒乓球,过山车,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
【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位置
0—10 cm
10—20 cm
20—30 cm
30—40   cm
路程(cm)
时间(s)
速度(m/s)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
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t图、v—t图。
【小结归纳】(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说明: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速度大小与路程多少和时间长短无关。【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2)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距离c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7.30
距离cm
80.0
90.0
100.0
时间s
8.13
9.00
9.86
   
【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生: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易斯在这100 m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00m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交流】学生: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或他在每一段的速度不等)。
【投影】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观察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小结归纳】(板书)
2、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注意:只能大体上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它只表明一种平均“快慢程度”,所取路程、时间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因此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匀速直线运动
[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和时间t成反比   
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例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例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类型二: 变速直线运动
[例4]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例5]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我们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而变速直线运动相对普遍一些。
提问: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如何表示运动快慢?(复习平均速度)
二、例题讲解
1.课本P114例题。用课件将例题展示给学生。
(1)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2)  规范解题格式,一般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答。由于速度、路程、时间单位较多,熟悉单位换算。
(3)  计算运动速度,注意速度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  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不止一种解法,看看还有哪些解题途径?动手解一解,比较那种方法好?
注:公式变形的需要,决定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已知:L车 = 360m  L隧道 = 1800m  t车 = 108s
求:(1)v车 = ?   (2) t车全 =?
解(1):“火车全通过隧道”指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的过程。此过程火车通过路程
     S1 = L车+ L隧道= 360m + 1800m = 2160m
所需时间t1= 108s ,则
     v车 = S1/t1 =2160m/108s = 20m/s
解(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指火车尾进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的过程。此过程,火车通过路程
     S2 = L隧道 — L车 = 1800m — 360m = 1440m
    由v = s/t 得
    t车全 = S2/v车 = 1440m / 20m/s = 72s
解法2:因为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 = s/t 得
    v = S1/t1 = S2/t2  
则t车全 = S2t1/S1 = (1440m×108s) / 2160m= 72s
例: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让两位学生板演
三、实际应用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书本P116(附图表格)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的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2、同学们肯定都坐过出租车,有没有同学注意过打的车票是怎样的?
现在这有一张车票,你们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电话、车号、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路程等等)
能知道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吗?
请同学们算出这张车票出租车的速度? 
 
5.4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式一  (故事引入新课)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呢?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人一次乘船出门,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让船停下来去打捞。可是,这个楚国人与众不同。他并没有让船夫停船,只是在船沿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船开到目的地后,他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打捞宝剑。这就是“刻舟求剑”的故事。
师: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沿上掉下去的吗?这个故事里包含着什么样的物理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四、运动的相对性。引入新课。
方式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布朗运动”“宇宙天体运动”“烟花运动”,形象地说明我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运动的例子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和运动相反的另一个词——“静止”,现在我们所在的教室里,你觉得有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引入新课。
方式三  (“历史再现”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学习:四、运动的相对性。
二、新课教学
(1)“运动与静止”的教学
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
学生活动:
正方:小明派   观点--相对于站台  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   观点--相对于已开动的列车  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正方选取站牌,反方选取已开动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6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
【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空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点拨】师:同学们,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运动的。
【小结归纳】(板书)
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
板书:“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 葛洪《抱朴子》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唐 无名氏《浪淘沙》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 李白《秋浦歌》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拓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机             地球同步卫星            风洞中的飞机
【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
生:虽然鸟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若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快得惊人,足以把飞机撞毁。
(3)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教学
学生活动:回忆复习声能、光能;
再列举一些物体在运动时会产生的作用。
【议一议】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举例说明。
生: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以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
湍急河流的流水能使小船顺流而下;
踢出去的点球能将运动员撞倒。
【小结归纳】(板书)
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参照物的选择
[例1] 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例2] .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类型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 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小芳同学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以向     运动
[例4] 广安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例5] 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