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运动健康意识的提升,火热的“健身热潮”正在席卷大街小巷。除了体育运动爱好者,平时习惯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学生也开始频频在各大运动健身场馆现身。不过,在挥洒汗水的同时,因运动防护意识不足、运动意外等导致的运动伤害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
客观而言,即使有专业教练及装备的保护,激烈运动所暗藏的风险依旧不容小觑。而运动伤害一旦造成,轻则可能引发身体的不适与疼痛,重则可能伤筋动骨,甚至导致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在升级装备和运动强度的同时,健身族也不妨通过适合的保险进一步转嫁风险,为自身的运动安全再添一重保障。
综合意外险:覆盖常见运动保障
总体而言,健身运动中的运动伤害大多是由意外导致的。因此,在运动保险保障的选择上,包含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的组合模式的综合意外险是可为大部分普通运动爱好者提供运动意外保障的实用型险种。
举例而言,在足球、篮球、跑步、游泳等常见运动过程中,只要发生了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故,如不慎擦伤、摔伤、骨折等情况引发的医疗支出或人身伤害,都可以通过综合意外险获得合同约定的对应补偿。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综合意外险产品通常设有不同的免责条款。一般而言,如攀岩、滑雪、跳伞等高风险运动基本都被大部分综合意外险列为免责条款。如果被保险人因这些高危运动遭受意外伤害,通常无法通过保险获得经济补偿。因此,在选购综合意外险的过程中,投保人应重点关注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是否包含在相关产品的保障范围内,同时可按自身运动的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意外医疗保额。
运动专项险:灵活保障专项运动
除了综合意外险,为更好地满足运动爱好者在进行各项运动时的细分风险保障需求,还有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球类运动保险、骑车运动保险、跑步运动保险等专项运动意外险产品。
相对一年期的综合意外保障,这类细分型产品的保障责任一般也同样涵盖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及住院津贴。但其在保费及保障期限的选择上相对更为灵活,提供的保障相对也更具针对性,部分产品的保障范围可覆盖潜水、滑雪、登山等常规意外险保障范围外的专属高风险运动伤害,因此也是健身爱好者在进行专项运动时的理想选择。
按需选择厘清条款
在综合意外险和运动专项险的具体选择上,业内保险专家建议健身族可按自身的实际运动需求及已有的投保状况进行决策。一般而言,普通的综合意外险基本可以覆盖普通运动以及日常生活意外的保障。对于没有购买过意外险的健身族来说,建议可优先选择综合意外险。对于已经投保有综合意外险的运动爱好者来说,如果想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运动保障,或是参与不包含在综合意外险保障范围内的高风险运动,则可以考虑购买相关专项运动保险。
此外,在具体产品的进一步选择上,运动爱好者还需留心关注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在选择综合意外保障时要特别注意产品承保的职业类别限定,确定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否在承保范围内。
第二,结合自身运动风险选择意外医疗保障的保额。通常1万~2万元的额度已可满足大多数普通运动爱好者的需求,但如参与高风险运动则建议进一步按需求提升保障。
第三,投保人还需要关注对应保障产品的约定免赔额和赔付比例。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被保险人最终能获得的实际理赔是在扣除掉免赔额后,再乘以赔付比例得出的对应金额。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最好优先选择0免赔额、100%赔付的保障产品,从而保障自己在出险后能从保险公司获得实实在在的全额报销补偿。
第四,职业型或半职业型的健身族及运动者,在投保时还要进一步留心免责条款的具体表述。因为除了将部分高危运动项目列为免责条款外,部分运动意外险还设有“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除外”“被保险人参与任何职业性体育活动或表演,或任何设有奖金或报酬的运动或表演除外”等除外责任。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运动爱好者的是,保险保障归根结底转嫁的只是财务上的风险。如果想要真正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意外风险,还需在运动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并加强和丰富自身的运动保护意识及知识。此外,运动频率不高或健康状态不佳的人群还需注意合理规划自身的运动频率,在健身初期最好先接受一定时间的适应性训练,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加强运动频率。